地方经济振兴:创新产业园区建设运营与发展

2019-05-22 15:38:13   内容来源:未知来源   作者:贾康

 

\

主持人:下面我们进入主旨演讲环节,首先我们请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先生,为我们带来“地方经济振兴:创新中的产业园区建设与运营”的演讲,掌声欢迎。

贾康:谢谢剑辉院长。各位专家、朋友,大家下午好!很荣幸有机会跟各位做一个交流,按照论坛的安排,给我出了一个具体的研讨题目,聚焦地方经济振兴视角之下,创新发展中的产业园区建设和运营。我作为研究者,这些年也很关注这样的题目,但是调研还不够,在初步认识基础之上,跟大家做一个粗线条认识的交流。

我想在这样一个题目之下,首先要充分肯定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层面存在着研究界所关注的所谓“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竞争的积极作用。我们从研究认识框架上说,强调地方竞争对中国经济的特别贡献,显然是有道理的,虽然我并不认为张五常先生以此一条而说的“已破解中国经济发展密码”这样很简单的解释,就足以把事情说到位,但显然我们特别注重研究认识这样一个中国特色发展中在地方政府层面,很有特色的“竞争发展”。

现实生活中,各个地方政府辖区之内,政府在发展中出于自己贯彻区域发展战略的要求、创新的诉求,一定会对应到辖区之内某些重要的功能区,特别是产业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的建设、运营这种举足轻重的投融资事项和建设运营事项上。

这种园区的建设和运营创新特征在实践中考察起来,是非常鲜明的,往往要开发区、高新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产业新城、特色小镇、自贸区等称呼,这些称呼都对应从中央到省、到省以下,政府体系在特色区域振兴经济的发展战略设计。可以说,在中国改革开放路径之上超常规发展的这几十年,中国特色发展中的一大亮点,就是某些区域在积极地、甚至不遗余力打造新区的增长作用。

这种特定地域的产业导入、聚集升级发展,带有创新特征的功能区板块,它的建设运营模式,最粗线条说,可以区分为两个模式。

一个我们可以称之为A模式:就是比较早的时候已经看到的,很多地方政府经过一定决策程序以后,在某个特定区域里,不按照“五大班子”匹配管理机构,而是以更简洁的“管委会”的方式,领导和推进划定区域的开发,在这个组织领导架构基础上,按照园区规划,积极招商引资,导入产业集群这些产能引入以后,一系列的优惠和激励政策。

显然,这样的特定区域,管理架构简洁,办事追求效率高,发展追求超常规,政府注重服务企业更好发挥潜力活力目的非常鲜明打造有特色的增长级、振兴带。它的运营模式一般观察下来,管委会下面,一般都考虑地方政府成立按法人注册的平台公司、物业公司等形式,处理运营管理,实际上是要追求一种在这样片区之内高标准、法化营商环境的供给。这样的环境之下,政府形成服务型的、对招商引资活动或者创新活动的有力支持。服务型政府在管委会管理概念之下,这些特定功能区域里面的先行先试,客观上引领了更多的区域,使大家也都趋向于认同政府要从自己原来所说的调控管理思维,更多地考虑推进到“服务型政府”的打造。

十八届三中全会,相关理念升华方面我认为最浓缩的表现:就是强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强调“管理调控”这种自上而下的功能,必须结合于更多平面展开的政府、企业、社会上不同群体互动以后,把管理和自管理、调控和自调控、组织和自组织融于一炉,最大限度释放一切潜力和活力的新境界。新区作为特定的招商引资的活力园区,政府和企业关系的处理,合乎逻辑地要率先进入这种新境界

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创新和进步:从上海自贸区开始,导入了“负面清单加正面清单”的原则前者对企业,后者对政府。上海自贸区建设之初,国务院领导就特别强调,要对标“高标准法化营商环境”,实为对标国际规则里面最高标准的服务型创新创业环境。具体怎么在理念上表述它呢?领导同志那时就特别强调、并且国务院到商务部有关部门、再到上海自贸区领导层,启动认可了一条,对企业的管理是“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所有的企业,不论有什么类型特征,规模如何,来路如何,在哲理上讲,没有取得法人身份之前,应该有一视同仁的准入导向,允许它们进入市场来做创新创业。在准入之前,天然就有国民待遇,在这个入口形成哲理规范。企业要创新,无非就是跟政府接触经过最简洁的注册程序取得法人身份。这个“放管服”的改革从自贸区开始,已经带来了全中国市场总体超过一亿的局面大多数是小微企业。国资委下面真正的大型、特大型企业,就一百多家,各个地方政府手里面的国有企业,大型也有一些中型的,全国充其量几十万家,其他都是民营的、小微的、外商投资的了。

从上海自贸区开始,有三轮自贸区的推进(两轮“复制”),还要海南打造全球最大体量的自由贸易港区。这里企业面对的约束,是凡列入负面清单不能做,负面清单之外的不受任何约束,法无禁止即可为,可以大胆试错,大胆创新。这样的规则自贸区、特定园区,首先明确树立起来,并且努力加以贯彻,并且和企业方面的负面清单管理相匹配在另一方面已经看得很清楚,就是政府方面也要受到法治环境约束,政府做的事情是正面清单,法无授权不可为,而且跟上了问责机制,有权必有责。我认为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新境界,它我们园区开始导入、开始实验,形成气候的规则,非常值得肯定。

这样的A模式,旁边又有更放开的、具有“大手笔”创新色彩的B模式--地方政府在某一个特色区域开发上,以PPP机制,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实行片区综合开发。过去在政府与企业关系上已经普遍接受了划清双方边界的理念,即按照井水不犯河水的思维,各自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这当然是进步。但到了PPP,又“螺旋式上升”到在公共工程、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建设和运营乃至某一个特定政府辖区的连片开发和运营管理上,政府和企业可以走到一起,以合作伙伴关系的方式,来共同从事非常有影响力的一群项目建设。

这个PPP运行机制,进一步升级到把政府、企业、专业机构的相对优势集一起,“1+1+1>3”地提升绩效,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这样一个从融资模式上升为管理模式、再上升为治理模式创新的新事物,非常值得予以重视和支持。当然,PPP还在进一步发展和成熟化的过程中。在中国这几年,PPP发展一个非常明显的亮点就是在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签定协议做PPP的时候,可以面对某一个地方政府的具体辖区,签合同做连片开发式的综合开发,打包建设、运营产业园区和产业新城,这是中国在超常规发展中,值得大书一笔的亮点。

连片开发有一类似于建设运的总承包,当然更丰富、更复杂一些。片区综合性开发的PPP模式中,可以举出两个具体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北京南边50公里的固安,以民营企业为社会资本主体,和地方政府合作的连片开发和运营。北京大兴毗连的河北固安,过去是默默无闻的农业区域,过去从来没有人会把它看成增长极。千年之交,民企华夏幸福签约与当地政府做连片开发产业新城的PPP。十几年间改天换地式迅速改变面貌,现已成为国家级示范项目。华夏幸福也超常规成长,现在已经到处在做PPP项目,而且在中央台、凤凰台频繁打广告。

当时华夏幸福和政府形成的PPP连片开发模式,他们简称为“政府主导、企业融资、市场运作”。政府主导是指政府公权在手,管理自己辖区土地开发规划与使用,连片开发的规划,政府要参与思路和方案设计,在政府认可批准的情况下才可以实施。这个规划实际上怎么形成的呢?是当年华夏幸福三千万人民币请的美国高水平专业团队,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形成了全套的设计,由政府认可实施。华夏幸福以他们企业的优势,招商引资,这是企业融资。市场运作,是充分调动企业的相对优势,对接市场机制,而且在几十平方公里连片开发里,不把产业新城的布局迅速推进到位,而且把片区内所有要素都按照规划无遗漏统统构建到位,包括环境整治和绿化,包括公交建设,包括老百姓关心的教育、医疗设施,等等

比如企业开动脑筋,在学校方面,引致了跟北京非常有名的八中的横向战略同盟,八中的高素质名师到固安的学校里做讲座,带徒弟,提高教育水平。可想而知,家长心里是什么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固安的医院和北京著名医院形成了合作关系,是企业牵线做的安排,由北京那边的中年骨干,每周到这边做一个半天或者两个半天的门诊,而且带徒弟。这些使固安的公共服务水平迅速提高。特别是产业和产能的形成,借助这样的PPP模式下的连片综合开发,使得固安迅速崛起为明显的增长极区域。当然,对这样的创新如果专挑他的瑕疵,应该讲也很可能挑出来,我看东西还是比较苛刻的,但是实话实说,去固安调研后,对其连片开发和运营我是高度肯定的。本来这个农业区域,没有什么像样的财政收入,在新城建以后,政府方面同意企业可以拿到本地政府新增财政收入的分成,开始高于50%,以后每五年向下砍5个百分点——商言商的立场,这是华夏幸福取得投资回报的具体机制,同时激励优势的发挥。政府和企业在这里是共赢,而很好使固安老百姓得到了区域迅速振兴、崛起的改天换地般的美好生活。

另一个案例是国企在汕头做的片区综合开发案例。前面这几年间,我几次到现场,我觉得此项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中信地产作为央企,和特区之一汕头当地政府,在汕头的海湾区域——168平方公里的濠江区,做大资金、大规模、大手笔的连片综合开发。也是企业为主,与当地政府按照协议,得到种种条件的匹配,大干一场,要干半个世纪以上。这会使我们汕头特区摆脱过去虽然是特区、但还是压在特区最后的局面使汕头可以迅速振兴起来。

汕头连片开发一开始的大手笔是什么?是中信在全球招标,在汕头海湾区中间最开阔的水面之下,建一海底隧道,按照计划今年隧道可以正式建通。建通以后,设计的模式是免费通行,最符合现阶段老百姓的心愿,连过桥过路费都没有,一下子使汕头濠江区公交体系两岸连通全天的。这是圆“汕头人的百年之梦”,将由此激活原已聚集的宜居城市建设和产业集群所有因素的潜力,而中信的回报机制是在其后多轮滚动开发中,分享土地与不动产的溢价收入。中信方面后来非常欣慰说,在开发规划实施过程中,隧道开不久就发现“现金流为正了。什么意思?因为对后续多轮开发的一大群项目有兴趣,许多国企、民企一起签协议,交定金、入股,参加后面带动出的很多子项目,对中信意想不到形成资金流的支持。这种大手笔开发,很难说没有一点儿瑕疵,但是总体来说,非常值得肯定的创新发展,振兴区域经济的片区建设,也可望有运营大手笔

关于上述这样一些考察,到此可做一个简要的小结。显然回到基本概念上,就是在地方经济振兴,无论A模式还是B模式,都是以“创新发展为第一动力”,在实际生活中带出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和绿色发展,落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得到更高质量有效供给的“共享发展”。产业园区的建设运营,在这两种创新模式下,已经并将继续大有作为。我们在肯定创新势在必行的同时,也需总结经验教训,防范控制可能的风险和失误,努力以高水平的供给侧改革定制化结构优化方案,在各地积极稳妥推进这些引领创新的产业园区建设运营。

贾康学术平台

相关推荐